简体版| 繁体版
无障碍
支持IPv6

钦州市城市管理局关于钦州市六届人大六次会议第40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5-05-29 11:48

B


钦城管函〔2025〕166号

钦州市城市管理局关于钦州市

六届人大六次会议第40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符兆创、苏丽娟、赖廷耀、符进春、杨洁、陈蕾、韦光源、陆永光、张华如、程林友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夜市地摊经济规范化管理的建议和意见》(第40号),由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交由我单位办理,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关于制定统一标准,明确管理规范等内容的建议。

2023年以来,为促进“地摊经济”发展,钦州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钦州市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促进充分就业增强市场活力若干措施〉任务分解表》,文件明确“支持小摊小店发展,各县(市、区)可合理划定小摊经营区域,允许在规定时间和指定区域内从事临时经营活动,统筹用好现有早市、夜市、日市、农村集市、圩日摆卖点等摊区,允许合理延长经营时间。”和“在不占用盲道、消防通道,不影响行人、车辆正常通行,不违反环境保护规定,不侵害他人合法利益前提下,各地可在广场、步行街及周边,公园周边开辟临时摊点摊区。”,我局和城区政府持续做好市容环境管理工作,积极引导流动摊贩到临时安置点或进入市场经营。据了解,广西区内尚未有地级市出台夜市地摊经济规范化管理政策,对于夜市地摊的卫生标准、食品安全、噪音等问题已有相关上位法规定,目前我市出台夜市地摊经济规范化管理政策文件时机和条件尚未成熟,建议制定统一的夜市地摊标识系统并非迫切和必需,考虑设置主体、经费等因素,目前我市难以落实制定统一的夜市地摊标识系统。

近年来,市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和市商务局鼓励引导吾悦广

场、世贸广场、年年丰广场、商业大厦、市体育中心美食广场等积极开展夜间经济促消费活动,鼓励餐饮企业、摊点夜间经营延长营业时间,打造“深夜食堂”扩大餐饮市场夜间消费规模。以钦州入选国家级“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为契机,将夜间经济载体和保障服务纳入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重点建设内容。2024年11月被自治区商务厅评定为“优秀档次”试点城市,进一步巩固了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成果。2025年3月24日,商务部等11部门办公厅(室)印发了《关于推广全国第二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经验及开展第二批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申报工作的通知》,对全国第二批试点城市经验做法进行全国推广,其中我市2项经验获得推广。

(二)关于强化部门联动,形成管理合力等内容的建议。

目前,我市已备案的食品摊贩共851户,共设置食品流动摊贩集中经营区8个,其中钦南区4个、钦北区4个,分别为青年创业园美食街集中区、人和生鲜市场夜市小吃街、吾悦广场小摊贩集中区、年年丰美食街、八大场馆夜市、滨江西路西面街边夜市、鸿发市场夜市、皇马广场夜市等。

钦南区、钦北区建立公安、市场监管、消防、属地街道办联合协同处置机制,对经营产生的各类扰民、影响交通等违规问题,屡教不改或者社会影响严重的,组织联合执法、现场处置。在日常工作开展中,不定期组织公安、市场监管、消防等部门对夜市燃气使用安全生产情况进行巡查,协同开展规范管理。

近年来,市市场监管局重视食品摊贩治理工作,认真做好食品摊贩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联合食安委各成员单位进行检查,配合引导食品摊贩(含流动摊贩)规范经营。该局配合城市管理部门引导摊贩入市经营,今年1月份,我市市场监管部门配合市城市管理部门、综合行政执法局、街道办等加强执法,出动执法人员756人次,检查流动摊贩530家次,引导食品摊贩(含流动摊贩)规范经营,从根本上解决占道经营问题。去年12月份以来,该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食品摊贩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本次专项整治出动执法人员586人次,检查食品摊贩405户次,发放食品摊贩备案卡170张,查处违法经营食品经营户9户,发布食品摊贩监督检查信息77次。

(三)关于优化布局规划,提升城市形象等内容的建议。

市商务局持续加强城市商业体系建设,形成了商业中心、商业街区、特色街区为体系的夜间消费平台。以吾悦广场、世贸广场、年年丰广场、大润发、仟仟万家、商业大厦、恒基广场等商业综合体为依托,打造了一批城市商业中心。以人民路、钦州老街、钦州湾广场、千年古陶城、皇马广场等商业街区为依托,打造了一批特色商业街区。以钦州市体育中心美食广场、东风市场、鸿发市场、吾悦粤港风情街、世贸天地、新兴美食广场、新兴夜市、年年丰美食街、一马路夜市等为依托,打造了一批烟火气息夜市。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充分就业增强市场活力若干措施的通知》和《自治区食药安办 自治区市场监管局 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广西食品摊贩监督管理服务发展指南1.0版>的通知》(桂食药安办〔2025〕1号)文件精神,目前我市城市管理部门在城区蓬莱大道、富民路、钦州湾大道等10多条街道适宜路段设置41多处流动摊点临时疏导点,将各主次干道、农贸市场周边、各居民小区周边、各学校周边等区域的乱占道摊点和流动摊点疏导到摊点集中安置点,既解决了流动摊点乱占道经营的问题,又解决了困难群众的就业生计问题,又让城市充满“烟火气”,使城市呈现出应有的活力,彰显出城管部门柔性执法服务成效。

(四)关于加强培训,提升经营者素质等内容的建议。

市市场监管局在监督执法工作中,运用培训、考核、约谈、提醒等方式,引导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合法合规经营,为食品行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同时,从经营者实操角度出发,普及高温天气下食品采购、贮存、加工等环节的关键控制点的相关食品安全知识,并依托“广西餐安”APP培训平台对广大餐饮服务提供者开展线上培训结合考核工作,进一步强化餐饮服务提供者食品安全自我管理能力。我市“小餐饮”共计5586家,通过“广西餐安”APP培训5230家,考核率达93.63%。

(五)关于推广智慧管理,提高监管效能等内容的建议。

目前我局建设使用的钦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有流动商贩管理子系统,已录入部分在流动摊贩临时疏导点经营的摊贩经营信息(姓名、联系号码、经营地址、种类等),可采集流动摊贩占道经营类型案件派至辖区有关部门处理,但我局及其他市直部门尚未建立夜市地摊管理信息平台,且目前我市缺乏财政经费难以开发夜市地摊管理信息平台系统,有待后续根据工作实际予以推进落实。

(六)关于鼓励社会参与,形成共治格局等内容的建议。

充分利用12315、12345热线积极开展消费维权、调节疏导等工作,构建“有诉即应、多方响应”的工作机制,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夜市地摊监督与管理工作,发挥社会监督作用。例如,2025年以来,钦南区共受理夜市地摊占道经营相关举报投诉78起,全部在规定时限内办结。

市商务局通过网络、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和平台,广泛开展夜间经济系列宣传推广活动,向消费者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夜间消费资讯服务。培育群众夜间文化消费习惯,营造健康的夜间文化消费氛围。围绕文化旅游精品线路、重大赛事节庆活动进行宣传,组织本市企业参加蚝情节、荔枝节等重大节庆活动,创新宣传推介方式。打造夜间“网红经济”,扩大钦州夜间经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市城管执法部门将继续会同公安、市场监管、生态环境、商务、文旅等有关部门做好夜市经济方面服务和管理有关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好《关于进一步促进充分就业增强市场活力的若干措施》和《自治区食药安办 自治区市场监管局 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广西食品摊贩监督管理服务发展指南1.0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积极引导经营户做好餐饮油烟排放、环境卫生、诚信经营等行为,强化监督检查,确保食品安全,加快推进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完善系统功能开发应用,更好地提高夜市地摊管理信息化水平,努力营造更加“干净、整洁、生态、有序、安全”的夜市经济发展环境。

感谢您对城市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2025年5月28日

(联系人:封召良   联系电话:3892393)

抄送: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